【最美一线员工】用匠心丈量山河的红色先锋 |
|||||
|
|||||
2023年,新华社摄制出品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洋专家”对话中国市长》纪录片在新华社、央广网、新浪网等多家国内权威媒体热播。纪录片题材新颖、视角独特、制作精良,尤其是视频一名着装整齐、面容清秀、戴着黑框眼镜的电建人惹人关注,尤其是他那句“我作为Chief Engineer,深感责任重大!”让人印象深刻。 这位在国内外多家媒体精彩亮相的中国工程师就是安徽公司的关宇。自2008年大学毕业投身世俱杯事业以来,关宇始终秉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在国内外9个重点工程项目中留下了坚实的足迹,在施工管理一线谱写了动人的奋斗乐章。一路走来,关宇同志从国内到国外,从巢湖之滨到长江两岸,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作为党员,他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次坚持,都彰显了对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 2008年经过三个月短暂的商务培训,关宇同志在市政集团的安排下到东非项目工作,至2020年回国,他先后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6个工程项目中担任项目不同的角色,有最初的小小技术员,成长为组织项目实施的管理者。在非洲广袤的土地上,他以十二年光阴为笔,汗水为墨,书写了一段段跨越山海、联结民心的奋斗史诗,面对极端环境、技术壁垒和文化差异,以智慧和坚韧铸就了一座座象征友谊与发展的丰碑,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为中非命运共同体注入了鲜活的注脚。 东非大地见证了他的执着与智慧。在非洲第一峰--乞力马扎罗雪山脚下,全长112公里的肯尼亚艾玛里公路项目,他顶着赤道地区的高温,一边研习英标规范,一边指导当地工人施工;在坦桑尼亚姆宾加公路建设中,他战胜疟疾威胁,用专业素养架起中非技术交流的桥梁。五年光阴里,他不仅掌握了东非地区特殊的道路桥梁施工工艺,更将中国标准与当地规范有机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跨国项目管理经验。 这些宝贵的历练,使他在担任肯尼亚乡村公路275标段施工生产副经理时大显身手。通过创新性的资源调配方案和精细化的组织协调,他带领团队提前365天完成建设任务,不仅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在当地树立了“中国建造”的金字招牌。 2021年关宇接到组织任命,负责合肥市巢湖生态清淤试点工程项目。巢湖是全国重点防治的“三河三湖”之一,湖区水质污染,整体呈中营养状态,夏季蓝藻极易爆发造成环境污染,如何开辟一条治理内湖污染的新路径,是试点项目的首要任务。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他攻坚克难,认真学习,多次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进行工艺沟通,通过查阅资料、实验调试和指导现场施工,从技术上解决了细颗粒污泥机械脱水固化和土工管袋带水淤泥固化的难题,成功实现了全国首例在湖区利用土工管袋施工工艺原位脱水固结底泥塑造湿地的案例,为污泥资源化利用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目前巢湖生态清淤项目已结束,纪录片中巢湖岸边普通百姓王仕福在接受采访中说“往年蓝藻多”并表示“现在空气好”“没什么污染”,环境得到改善,除了政府治理巢湖的决心外,也离不开关宇和他的同事们的辛勤汗水。关于老百姓的褒奖和政府的认可,关宇坦言“从一片滩涂、沼泽地到现在的标准化工厂,我们(市政集团)是从内源上治理、从根子上治理”,他对企业技术的自豪溢于言表, 关宇同志这种钻研技术的案例还有很多。2023年11月安徽公司芜湖市竹港泵站工程EPC工程总承包施工标项目开工,2024年4月30日要求封闭堤闸门下落具备防洪度汛条件,时任总工程师兼副经理的他,带领团队深入现场指导施工,利用BIM三维可视化工法,通过BIM建模和BIM动画进行可视化展示,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调整和优化施工方案,开工6个月顺利实现新建封闭回填,防洪闸门下落的4·30度汛目标,确保了汛期泵站的安全;同年10月实现主厂房顺利封顶,目前项目正处于装饰装修收尾阶段。 此外,他始终坚持“阳光工程”理念,作为项目的执行者,在设备物资招采、劳务分包等方面,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建立“廉洁风险防控清单”,带头签订《廉洁承诺书》,所在项目实现“零违纪”。 当2025年关宇再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时,他在日记中写道:“荣誉是新的起点,我要用更多精品工程回报组织的信任。”如今,这位始终保持着“清晨第一个到工地,深夜最后一个离开”工作习惯的共产党员,依然在建设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 关宇用17年的坚守与奉献,在“一带一路”的壮阔征程中彰显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在祖国绿水青山的民生工程里践行共产党员的誓言。他以“忠诚、创新、担当、奉献”的精神品格,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员的先锋形象,为中国电建市政集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红色动能!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