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力 正当时】在钢筋水泥间书写担当答卷 |
|||||
|
|||||
盛夏的工地上,塔吊的影子划过安全帽檐,混凝土泵车的轰鸣声里,一群年轻人正用脚步丈量图纸与现实的距离。2023年7月,我带着初入社会的青涩踏入电建市政,心中始终回响着一句话:“青年人的担当,不在宏大的口号里,而在每一次主动向前一步的选择中。” 临平灯火:以条款为盾,守护每一分合规 杭州的盛夏,临平3号LED项目工地的热浪裹挟着金属撞击声扑面而来。作为计划合同部新人,我的战场在分包合同的每一个字、每一项条款上。某次梳理一份建筑装饰工程分包材料时,我仔细核对资质证明文件,发现其中一份关键资质已临近过期。心头一紧,这看似微小的疏漏,却可能会埋下合规的隐患,容不得丝毫犹豫,我立刻找到对接的分包商代表,清晰地指出:“这份资质证明马上要过期了,必须尽快提供更新有效的文件,同时确保现场施工人员的资质都符合要求。”对方起初觉得:“问题不大,先用着也没事。”虽然我只是个新入职的小科员,但我深知合规无小事:“合规是底线,资质是门槛。这不仅是对项目进度负责,更是对所有现场人员的安全负责。”在我坚持沟通后,分包商最终重新提交了完备有效的资质材料,确保了后续工作的顺利推进。那一刻,我体会到,青年担当有时就体现在这些不起眼的对细节的较真和对原则的坚持上。 转战进度款结算,更是与时间的赛跑。一次,业主方拖延签认进度款确认单,当晚,办公室的同事们都陆续下班了,我独自留下,对照着相关合同条款,逐条梳理依据,整理支撑文件。次日一早,我便带着整理好的材料找到对方负责人,条理清晰地说明情况,出示依据。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份基于条款的扎实准备和沟通的诚意, 最终让原本有些推诿的负责人当天完成了审批流程。项目经理事后拍着我被汗水浸湿的肩膀,由衷地说:“小李,你真是把合同条款吃透了,给项目进度和资金安全上了把牢靠的锁!” 这让我深刻感受到,用好专业知识就是青年担当的体现。 经管淬炼:在数据洪流中锚定价值 十月秋风起时,我调入浙江公司经管部。离开机械轰鸣的一线,写字楼办公室成了新阵地。电脑屏幕上流动的数字,记载着项目的脉搏。 刚接触经济管理工作时,注意到各项目部结算数据报送的时效性有待提升,我结合各个项目实际情况,主动建立了一套动态监控表,及时跟进提醒,同事们笑称我是“温柔的追索者”。月底深夜,某项目的结算报表仍缺几项关键数据,连续打了三通电话沟通,项目部的同事对报表的具体要求和填写细节还有些不清楚。时间紧迫,我决定立刻提供“手把手”的帮助,再次拨通项目同事的电话,耐心细致地开始了远程协助。原本令人头疼的几项数据,二十分钟后终于被完整地填写完毕。流程的‘小洞’不补,积累起来可能就是信任和合规的‘大窟窿’。”最终在大家努力下,积压的结算数据逐步理清,那份被大家起初觉得“太较真”的监控表,也逐渐划入部门工作常态化管理的一部分。 扎根与革新:以专业书写未来答卷 回看近两年,从合同条款的懵懂新手,到现在能独立处理日常结算、成本核算工作。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面对问题时沉下心的学习,离不开同事领导的帮助。作为电建市政的青年力量,我深知肩上责任:合同是项目的地基,成本是企业的命脉,容不得半点马虎。 这看似平凡的岗位,正是我们书写担当的答卷——用专业和细致,守护每一份合规,厘清每一笔账目,就是为工程的顺利推进、为万千家庭的安居梦想,贡献我们这代人的力量。 未来,我将继续扎根专业,精进成本分析和风险识别能力,努力成为一名靠得住的经管人。把基础打得更牢,把工作做得更实,用点滴积累践行青年建设者的初心与担当,将个人成长融入电建市政高质量发展的浪潮,用扎实的专业能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为筑牢项目根基、提升管理效能,贡献青春力量。 |
|||||
[打印页面] [关闭窗口] |